夏历五月头五,咱们又将迎来了中国传统的日子——端午节。端午食粽作为全中国性民俗最早始见于西晋周处撰的《风土记》:“仲夏端午,烹鹜角黍。”到了唐、宋时,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不可缺少食品,迄今很多地方仍维持着这一民俗。
在考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,今日咱们所能看见的各个地区的粽子,无论是制造型或内容,都有千奇百怪的变换。
先就制造型来说,各个地区的粽子有三角、四角锥形、枕头形、小浮图形、圆棒形等。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,当场取材以竹叶来缚粽。普通人都青睐运用新鲜竹叶,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,熟了就没有竹叶的清香。北方人则习习用苇叶来绑粽子。苇叶叶片细长而窄,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。粽子的大小也差别甚巨,有达二、三斤的巨型兜粽,也有小巧玲珑,长不及两寸的甜粽。
就味道来说,粽子馅荤素兼备,有甜有咸。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,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。料的内容,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。
北平粽子,可分三种,一种是纯用糯米做成的白粽子,蒸熟以蘸糖吃。另一类是小枣粽,馅心以小枣、果脯为主。第三种是豆沙粽,比较少见。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,馅料用的是红枣。蒸熟之,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,有人美其名为“黄金裹玛瑙”。
浙江湖州粽子,米质香软,分为咸甜两类。咸的以新鲜猪肉,浸泡上等酱油。每只粽子用胖瘦肉各一片作馅。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。上头加一块猪板油。蒸熟,猪油融入豆沙,十分香滑可口,“五芳斋”出品的粽子特别着名。馅料都通过专人选择,有八宝粽、鸡肉粽、豆沙粽、鲜肉粽等,各具特色。
广东中山芦兜粽,特征是圆棒形、粗如手臂。配料也分甜咸两类。甜的有莲蓉、豆沙、栗蓉、枣泥;咸的有咸肉、烧鸡、蛋黄、甘贝、冬菇、绿豆、叉烧等。
闽南粽子,分碱粽、肉粽和豆粽。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。兼备粘、软、滑的特色。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。肉粽的材料有卤肉、香菇、蛋黄、虾米、笋乾等。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。豆粽则风靡於泉州一带,用九月豆混合少量盐,配上糯米裹成。蒸熟,豆香扑鼻,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。
客家粽子,分碱粽及咸粽。碱粽尤其是用来祭奠的。客家人过端午须准备四份牲醴,一付拜土地公,一付拜万善爷,一付拜周围的大庙。而碱粽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祭品。咸粽则分米粽及粄(粿)粽两类,纯粹用来解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