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些故事藏着每个人、每个家庭动人的记忆,粽子也成了个体之间关于爱和情感的传承载体。而五芳斋就像是一个沧海拾珠者,认真制作每一个粽子的同时,用粽子串联起一个又一个故事。近百年来,将成千上万川流不息和时代变迁的余味,用心安放、暖心珍藏。
无形之中,一座粽味博物馆,在时间的长河里,宣告开启。这些时间的瑰宝,值得我们用心对待。
让我们一同徜徉在粽味博物馆给我们营造的时光磁场里,跟随时间的步伐,聆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,寻找属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粽味故事。
【时间成就美味,也带来故事】
张家弄是老嘉兴的闹市口儿,上世纪20年代,这里店铺多,戏馆子也多。每逢戏一散场,卖粽子的店家就掀起锅盖,那香味真馋人,柴香合着粽香,整条街都能闻到。
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五芳斋,因为粽子做的好吃,经常供不应求。打清明起,就开始门庭若市,小小的门帘外总能上演无数浓情蜜意、真真切切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小作坊的裹粽手艺和精神代代传承,长成大品牌,可门外关于粽子的故事却翻新一遍又一遍,百年来,越积越多……
五芳斋也因为粽子,连接了无数关于爱情、亲情、友情的故事,在历史的长河里,见证了诸多人们独一无二的成长。
第一味:时代沉浮,光阴之味
【御用包粽师吴女士,年方八十】
@兔子黄小贱
从小爱吃糯米制品,对老祖宗取箬叶之清香药用,混糯米之甜糯酥软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咱家御用包粽师,吴女士,我奶奶。年方八十,专业包粽四十年。
看老吴包粽子指尖翻飞,轻而易举,形态翩然。如今奶奶老了,这些年越发真切,皮肉开始松弛,如同陈皮,眼里透着几分浑浊,可是奶奶的手艺似美酒越沉越香。即使是当年大户人家的小姐,峥嵘岁月的打磨却逼着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。
爷爷走得早,奶奶一个人总是没有事情干,喊腰疼,不动,只愿躺着,有时候整个下午只呆呆的坐着。
我长年在国外,今年端午我跟奶奶撒娇说外面买的怎么也没她包的好吃。于是听闻奶奶又变回当年的家庭御用点心师傅吴女士,戴上老花镜,开始跨菜篮小碎步出门选材,洗米晾粽叶。